王老今年八十有二,属耄耋“80后”,是一名有着56年党龄的退休干部。
王老历经了旧中国和新中国两个大相分明的社会,对“家”有着不同寻常刻骨铭心的体味。王老7岁时,父亲被抓壮丁,受尽拷打折磨而早早离开了人世,留下他、母亲、残疾的妹妹相依为命。为了糊口度日,王老还没有犁把高就学着耕田,受尽欺压,用稚嫩撑起风雨飘零的家。解放后,王老参加了工作,日子才有了生气,有了盼头,才有了坦坦实实的家。
对党的感恩,在王老的心田里潜滋暗长,立志好好工作,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,成为先锋队员,1961年王老终于在鲜艳的党旗下,庄重地举起右手,成为一个有组织的人。王老把党的组织作为又一个温暖的“家”。 王老负责一个乡镇的林业工作,为了不辜负党旗下宣过誓的“家”的信任、期待和温暖,王老一头扎进了林业,成了树迷。他成天骑着自行车,带着小本本巡察并记录着哪片地方该植还没植,哪个林场该播种间苗了,“纠缠”着村干部和林场负责人,落实每一个道旁坝边,每一处黄坡野岭,就连栽什么树,怎样栽都要细究细问。每当看到绿树成片成带,庭前屋后花果飘香时,王老高兴的像个撒欢的孩子。“我爸爸权力最大,管亿万棵树;我爸爸威信最高,道旁的大树注目行礼”,听到子女的“恭维”,王老自得个乐呵呵。
退休了,子孙绕膝,尽享天伦之乐,但王老仍舍不下林业上的事,心系着组织这个“家”。偶尔见到一起“战斗”过的老同事,就像遇到久别的亲人,有拉不完的家常:那披星戴月植树造林的场面,那些长高的树,绿了的荒山……都是他们谈兴甚浓的话题,滔滔不绝,意犹未尽。他们为“我是革命的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”“革命意志坚如钢,刀山火海也能闯”——那个富有信仰激情的年代而骄傲自豪。当然,他们也“出格”,为冠有“退休党员”这个名号而较真,发一通牢骚:退休是表示工作的年龄到站了,由“服役”改为“退伍”,而党员永远没有“退伍”期,那么党员的身份,就没有退休二字,不能称我们为退休党员。
5月4日,一个突然的电话,让王老激动兴奋不已。原来这个电话是退休前所在单位领导打的。电话里询问王老能不能参加5月5日的党员活动日,“我一定准时参加!”王老应声而答,吐出的每一个字能掷地而弹。电话收线了好一会,王老仍还紧紧地握着手机,似乎那动听的声音还在回响,“家”的声音还没听够。老伴的一声询问,让 “出神”的王老吓了一跳。王老即刻吩咐老伴准备“行头”,把压箱底的衣服拿出来晾晒打理后,自己便火急火撩的到理发店理发修面。老伴打趣地说,你参加组织生活会比年轻时约会都认真哦。
王老有严重的高血压,药不离身,每次出门,都会让家人牵肠挂肚,放心不下。这次出门,虽然不是太远,但也不近,要先倒两次公交车到客运站,再坐两个多小时的班车才能到达目的地,行程近百公里。5月5日,清晨,一个接一个的电话追着王老打:问身体状况如何,身体吃不吃得消,反复说明不能去是可以请假的。但王老每次回答都是肯定的,语气是坚定有力的。子女们只好服了这个“倔老头”,他们深知父亲对组织这个“家”的情结,党组织的温暖怎能让王老不激动万分。子女的电话伴随王老一路,王老的喜悦之情无不感染着子女。“我马上要下车了”“我已经到单位了”“局长亲自接待了我们”“局长表扬我精气神足,身体硬朗,要我介绍如何保养身体呢”“局长还征求我对局工作有啥意见和建议呢”“我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同事了,都还能互相认出”“党员活动日开得很好,学习重温了入党誓词,交了党费”,王老声如洪钟,仿佛一日之间返老还童。
党员活动日的一幕一幕,王老看在眼里,记在脑里,甜在心里。党的十八以来,正纲肃纪唤回了风清气正,工作作风有了大的转变……望着窗外已插上秧苗的田野,道旁大树华盖相掩,农家小楼栉比,村庄渠水淌流,咱老百姓的日子大变样了!一往一返回了两个“家”,美景美好把两个家串在一起!“回家”,“回家”, 一个声音在耄耋老党员心田涌起——回家的感觉真好!(作者: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王敏)